指南针留学移民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发表于: 11-10-2014 14:13: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n69wzl 于 2015-4-3 19:10 编辑


10月9日下午,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曼斯.埃伦贝格(M?ns Ehrenberg)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回应了“华裔女科学家庄小威同时发表的研究论文但未获奖”的质疑。埃伦贝格称,获奖者早在1995年就发表了理论设计论文。
10月8日,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公布。9日,澎湃新闻刊发《华裔女科学家同等研究却落选诺奖,学者称种族、性别歧视》,称国内外多位教授、专家撰文指出,与获奖者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同一时间发表论文的华裔科学家庄小威也应获奖。有中国学者指出,诺奖委员会是种族、性别歧视。庄小威则婉拒了澎湃新闻的采访。
投稿时间相差4个月
根据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的介绍,白兹格获奖的理由是发明了PALM这种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其相关论文发表于2006年8月10日,然而庄小威的论文发表于2006年8月9日。但诺贝化学奖在其官方解释《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科学背景知识——超分辨率显微镜》中,却明确表示,庄小威的论文发表晚于白兹格。
10月9日,埃伦贝格回函澎湃新闻,“请注意论文投稿的时间”。
澎湃新闻查阅论文数据库后发现,虽然两篇论文几乎是同时发表,但投稿时间并不相同:《科学》杂志是在2006年3月13日收到白兹格的论文,8月2日通过评审,8月9日在线发表的;而《自然.方法》杂志是在2006年7月7日收到庄小威的论文,7月31日通过评审,8月10日在线发表的。庄小威的论文虽然发表时间早1天,但投稿时间晚了近4个月。
但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博士、该校物理系现任研究员(Researcher)徐磊对此解释持保留意见,他表示,4个月投稿时间上的区别,对于一个实验领域的研究来说,通常是“不值一提”的。因为从一个实验课题产生想法开始,尤其是新技术的开发,到得到充足的数据完成课题并最终写出来文章,很难想象是在短短几个月以内可以完成的事情。他认为这两个实验室的工作在时间上是几乎平行地进行的,因此不该用谁先投稿作为“二选一、谁该得奖”的依据,而是该看谁对这个领域的贡献更大。
10月10日,澎湃新闻联系上庄小威,后者称“心情不好”,并婉拒了采访。
白兹格1995年就提出理论
在论文发表时间相似,投稿时间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为何会厚此薄彼?埃伦贝格向澎湃新闻解释称,“白兹格获奖是因为他在1995年就发表论文,提出了(这一技术的)理论设想,2006年发表的论文提供了实验数据证实。”
埃伦贝格提到的这篇论文名为《分子光学成像方法的设想》(Proposed method for molecular optical imaging. Opt Lett. 20:237 - 239.),是白兹格在1995年发表于《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这篇论文指出,近场激发荧光显微镜达到分子级别的分辨率是可能的。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助理教授高亮告诉澎湃记者,埃里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名至实归”。
高亮2009年到2013年曾在白兹格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他介绍称,单分子成像的PALM技术,虽然埃里克是2006年才把实验做出来,但想法在1995年就已经率先提出,只是当时没有合适的荧光蛋白标记,才没有进行实验。庄小威2006年发表的论文是基于埃里克1995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原理。
但徐磊对此表示异议,他告诉澎湃新闻,最早提出定位精度和光子数的数理关系,以及这个定位精度是可以超越光的衍射极限的人是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后者在1930年就提出了这一概念,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把这个技术的物理原理归功于白兹格而不是海森堡,令人费解。


真人游戏|电子游戏|足球篮球|时时N彩| 六合投N注| 网络赚钱去SO娱N乐N城:顶级信用N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易信易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10490 | 回复: 108301


小黑屋|手机版| 

GMT+10, 3-6-2024 09:38 , Processed in 0.082894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指南针留学移民 © 2001-2013 Comsenz Inc. ( 陕ICP备16003900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